走進西區的市場,你被推銷了一個商品。身為神職人員並向來淡漠的你,竟一反常態地買下這隻傷痕累累、充滿不潔氣息的惡魔。接下來該怎麼做──
(文案取自書腰〉
《一銀幣一磅的惡魔》是一本互動式小說,故事的主角是一名年輕虔誠的神父(即「你」),當故事發展到重要時刻,劇情會出現分歧,「你」的選擇將會影響故事的結局。
本書以第二人稱進行寫作,並不時穿插間章補充其他視角。比第一人稱疏離,又比第三人稱親切,彷彿在對著讀者說話,又純然只是在敘事,第二人稱視角不好拿捏,一個不小心就很容易冒犯到讀者,然而本書的作者使用得駕輕就熟,寫出一股獨特的況味。
本書是一本愛情故事,故事的主線極為簡單,神父以諾買下了一隻惡魔,他與惡魔雷米爾愛上彼此,分享過去,互相療傷,兩人跨越重重藩籬,過上平淡又幸福的生活。耽美與性無疑是本書的看點,可當神父與惡魔互相救贖、互相依偎,談著戀愛的是同性還異性變得無關緊要,他們深愛著彼此,那是一種從靈魂中發散出來的愛,是超脫性別與肉體的愛。
本書一個有六個結局,一個好結局五個壞結局,「你」的選擇將決定結局的好壞,也正是因為有這麼多壞結局,才顯得正文的好結局得來不易。但有趣的是,那些壞結局(也就是支線)也讓讀者更了解角色,看到角色不為人知的一面。
在第一個結局中以諾為了省錢讓推銷員砍下雷米爾的手腳(一銀幣一磅);在第二個結局中,以諾拆了雷米爾的手腳,最後掐死了它;在第三個結局中,以諾答應了雷米爾的要求,掐死了他。在這三個結局中惡魔雷米爾對以諾而言充其量只是個物件,以諾不將雷米爾當人看,展現出的性格毫無慈悲,失去雷米爾就像是失去一個物品,冷酷無情。
以諾在知道雷米爾的過去後開始將他當成人看,雷米爾向他坦承自己是同性戀,以諾卻告訴他同性戀是種罪,需要悔改,吐露的一切如同箴言。第四個結局的雷米爾選擇自盡,他不認罪,他不悔改,然而整個世界都在與他作對,他對自己遭遇的一切心灰意冷,最後選擇結束生命。
第五個結局,以諾受到讚美詩召喚,教皇身體微恙,教廷需要聖子的遺骨。「教皇陛下不容有失」,身為聖子的以諾必須回去,他遵從教廷的召喚就像帕夫洛夫的狗遵從制約,他為教廷捐軀,雷米爾為了他直搗教廷,帶著他的遺骨離開。
第六個也是唯一一個快樂結局,以諾沒有遵從教廷的召喚,雷米爾帶著他跑出十里開外,教皇過世,以諾獲得自由。雷米爾跟以諾過著平淡又幸福的日子。
六個結局,前三個展現出以諾作為人的缺陷,後三個結局揭露兩人價值觀上的碰撞與教廷的黑暗面。在全部六個結局中,雷米爾死了四次,以諾死了一次,沒有彼此他們終究會喪命,他們需要彼此才能存活。
我很喜歡作者對後三個結局的安排,哪怕其中有兩個仍是悲劇,但是悲劇突顯出了雷米爾跟以諾要存活是多麼不易。他們生活在巨變的前夕,多股勢力在湧動,時代的潮流將他們往前推,每個人都是維持世界運轉的小小齒輪,少了他們世界也不會改變,但世界卻讓他們的人生翻天覆地。
《一銀幣一磅的惡魔》有個宏大的世界觀,作者為讀者掀開了一角,但沒打算全盤托出。這也不要緊,就如文章開頭所說的,這是一本愛情故事,愛情故事不見得需要多宏大的世界觀或曲折離奇的劇情。有些書的精采不在於劇情有多精湛,而在於情感的堆疊有多深刻,此書就是屬於後者。
*
撇開多結局的設計不談,本書還有一些令人驚奇的設定。以諾神父的身分並非單純只是個背景設定,他恪守教義,禁慾且嚴以律己,吃糖讓他感到罪惡,享受食物與沉溺性愛更是大惡不赦。他愛著雷米爾,他不悔改,他有罪,他鞭苔自己以求贖罪。
流行跟傳統要分開看待,小說的內容與經典不能等同視之,作者不見得是個信徒,但其想必做足了功課。當我看到以諾引著經文,向雷米爾說明同性戀何等罪過時,就彷彿看到一個真正的神父活生生出現在眼前,打從心底對作者肅然起敬。
以諾是個虔誠的神父,他的行為遵從教義,教義是金科玉律,他為世人而活。聖經的最後一章是啟示錄,涉及神是否存在的辯論──神如果存在,我們的所做所為皆是神的指引;神如果不存在,我們的所做所為皆是人為。
在故事的最後,以諾對神的解釋是:神沒有禁止,那就是默許,上天從來不說話,所發生的一切即是命運。
有惡魔、有神父、有地獄、沒有天使、沒有神。我喜歡作者筆下的世界觀,這樣的世界觀放到現實中也合乎情理。
最後,也因為這本書所帶有的宗教性質,使第二人稱視角變得饒富趣味。「你」觀察以諾跟雷米爾,就如同上帝觀察著整個世界,又因為「你」指稱的是「聽話人」,讀來也像是上帝在跟以諾說話,如同箴言。
不論你是否了解聖經,或是只是單純想看個愛情故事,我都將《一銀幣一磅的惡魔》推薦給你,期望命運能讓你們與此書相遇。
留言列表